Schimmelpfennig Platinum (希梅爾芬尼白金)與Metal Gold(體染黃金)

Schimmelpfennig Platinum double sword guppy

基因起源
全名是Schimmelpfennig Platinum,音譯為希梅爾芬尼白金,國際上為了溝通方便,常會用縮寫Schim. Plat,或者直接用基因代號Sc代替。

其源自於居住在德國柏林的Horst Schimmelpfennig,從維也納綠寶石雙劍中所發現並獨力發展出的前半身側線表現基因,而根據某位德國飼育者在新加坡孔雀魚俱樂部論壇上的說法,其源頭來自於珊瑚紅雙劍。 爾後,為了紀念Schimmelpfennig的貢獻,所以就稱之為Schimmelpfennig Platinum。不過由於實在太長了,現在多半都用Platinum代稱居多,台灣則會叫白金。

表現特色
通常我們會看到魚隻頭部、前胸有大範圍黃色色塊,仔細看表層還有一層類似亮光漆的透明質感包覆,這就是所謂的希梅爾芬尼白金+體染黃金共同作用的結果,在台灣許多玩家間則會用黃白金來稱呼。

倘若在黃色素細胞、體染黃金不足,或者虹彩色素細胞(反射光線入眼形成藍、白色的視覺)較多的情形下,最後在希梅爾芬尼白金白金表現區域出現的視覺效果,就可能是綠色、藍色、甚至是白色的效果。台灣則多以藍白金、或者白金稱之。但這都是鱗片表層色彩與鱗片下方肉內色素細胞共演的結果。

紅圈處就是主要表現部位

遺傳模式
一開始被發現和定義時,是連結在Y染色體上的限性遺傳,之後則發現會轉移到X染色體上變成伴性遺傳,在Y與X之間轉移是很常發生的現象。

品系發展
最初在歐洲是以雙劍(Double Sword)、琴尾(Lyretail)為主,但到了日本後,也逐漸延伸出了一些三角尾的大尾形品系,最後則造就了知名的銀河(Galaxy)表現型。

何謂體染黃金(Metal Gold)?
目前暫時定義為體染色體顯性基因(所以與其直翻叫”金屬黃金”,不如叫”體染黃金”更容易讓人記憶和定義清楚)。這是一種會產生金黃色反射質感的表現特徵。

若是異質合子(Mgmg)的表現,在公魚身上黃色就會淡薄些,同質合子(MgMg)則會厚重許多,甚至連母魚都看得出來。

此基因容易和Schimmelpfennig Platinum (希梅爾芬尼白金)、Nii(禮服)等基因融合在一起做表現,同時也會影響到尾柄甚至尾鰭顏色,有心想做黃魚的人應該盡可能利用它。

此圖黑框處為Mg表現的主要位置和特色

接下來的顯微鏡照片,則為Mg和一般黃色素細胞表現的不同,一般黃色素細胞為小顆粒的黃色細胞均勻分布,Mg則為大塊的黃色聚合體,第三張照片則是一般黃色素細胞與Mg共存的狀態與對比。

本篇文章部分照片引自Philip ShaddockAlan S. Bias的著作並獲得使用授權,特此感謝Alan S. Bias對於基因解釋的教學與指引。

廣告

發表者:Gary Lee

The founder & owner of Guppy Master Project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