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爾銀品系孔雀魚發展史

在閱讀整篇之前…
整篇文章是為了完整記錄我本人(Gary Lee)和一兩位朋友從2015到2020這6年來對”艾爾銀”基因導入品系孔雀魚開發的歷程,以及各項觀察心得為主。內文不含對此基因在正統科學上的驗證,一切描述未來均還有修正的空間。

為什麼會開發?
長久以來,我就對銀白色非常的喜愛,無論是車、衣服等等,讓人有一種簡約高雅的感受。但在養孔雀魚的時候,卻發現孔雀魚是缺乏這種色彩表現的。

而大部分的帶有閃亮鱗片色彩的孔雀魚,多半都是黃、綠、藍為主,主要的基因大致上為希梅爾芬尼白金(之後簡稱為白金)、或者日本藍。有時候白金可以藉由基因組合,顯現為類似銀藍白色的反射,但總覺得還是差了點。

在2014的某一天,我看到了一種名為El Silverado的安德拉斯原生種,這是在委內瑞拉Cumana於2013年左右被Philippe Voisin發現的品系。那時看到心裡就隱約有種想法,是不是可以把這種銀白表現導入到孔雀魚身上成為新的品系?

一切開端
在2015年4月的時候,我和好友黃啟閔商量了一下,就從德國進口了幾對El Silverado到台灣,那時候應該就是透過著名的Glaser進魚來的。然後先由他在高雄叨養一陣子後,再分給我。

剛拿到時,也就覺得像是閃耀的鑽石一樣,不過真的非常小一尾,大概2公分左右而已。

很快的,就開始與孔雀魚雙劍母進行配對,還選特別粗壯大尾的黃雙劍母做F1的測試,或許是新手好運氣,所以馬上就有了初步結果。還記得當時看到公幼魚側線發色時,心中的興奮之情。

這也很快帶來第一個猜想結果,這塊銀白色的前半身基因,可能會是Y染色體限性基因,或者是體染色體顯性基因。不過正常來說,一般都會是Y染色體限性基因。

魚成長的非常迅速,馬上就有了基本”雙劍”的樣子,且大小也很快就比了原來安德拉斯原生種的樣子大上許多,所以筆者在觀察了幾個月後,馬上就開始進行F2的配種,而忽視了導師Alan S. Bias的警告。

不聽建議的F2結果
在提及Alan警告的之前,我也要說自己很幸運地,能夠讓F1的成魚,藉由Claus Osche之手,登上德文版的水族雜誌《AMAZONAS》,之後也同樣登上了國際英文版,在此非常感謝他能夠讓我做一個紀念。

Gary Lee, Claus Osche

Alan在知道我開始進行新基因導入到現有孔雀魚品系中後,給了相當多的建議,有些是聽進去了,但有些則還是沒有完全採納,結果就是如他所說一般,有些不如預期,有些則是很慘烈。

因為這是從身體很小的魚開始進行基因導入育種,如果要達到賽事水準的身體大小表現,如IKGH的雙劍尾標準,全長至少要5公分,那勢必得經過大量換血,將小身體的基因盡可能洗去,才能在自交純化的過程中,避免身體馬上縮小,這中間可能要經過至少3~5個世代的換血才可能成功,且還不一定會保證成功。

那我沒聽話的部分,就是馬上讓F1的魚自交F2,當然表現上並沒有走鐘太多,但是身體似乎就縮小了些,且有些表現型似乎恢復到了原生種的樣貌,只是原本短的底劍,就拉長了些。

其中因為自交的關係,而讓藍化基因表現了半顯性出來,老實說整體的色澤是令人驚豔的,也讓我理解到艾爾銀配上藍化的效果是如何,同時也大概確認了這是Y染色體限性基因。

2016年其他測試結果
既然在黃雙劍上有了還可以的結果,自然會想試試看些別的,於是就和伴性遺傳的紅雙劍母魚,以及馬賽克母魚進行測試育種,當然結果也還是都不差。

其中紅雙劍母魚配出來的結果,現在在國際或國內市場上,也可說是隨處可見了,只是那時因魚缸數有限,所以選擇挑戰了黃雙劍的表現,很快就將艾爾銀紅雙劍拋售到市場上。

在這一年持續在做黃雙劍的配種,也乖乖聽從了Alan的建議,不斷使用沒有和現有系統配過的孔雀魚乾淨黃雙劍母魚來配,而最佳的來源就是市面上那時容易見到的拉朱力黃雙劍系統。

只是障礙很快就碰上了,雙劍成魚儘管在外型上已經有些不錯的表現,但真實大小始終卡在4~4.5公分之間,難以寸進。

為了突破這些障礙,就試著從母魚開始著手,試著藉由其他系統的雜交,進行更激進的計畫,目的就是為了一舉突破。

2017年魚室成立
現在想起來,當時大概是吃錯了什麼藥,膽子這麼大,就離開了原本的高科技業行銷工作,開始正式成立起自己全職的魚室,並且邊做魚隻育種改良,邊買賣過生活。包含好友黃啟閔、導師Alan Bias都試圖勸退我,說這是一條很艱辛的道路,但他們那時大概也沒有想過我會堅持到現在吧?這一切肯定都是因為真愛。而回頭來看,我只能說會跟你講做這行很輕鬆好賺的人,肯定都不是什麼好人,哈!

在魚室成立後,魚缸缸數激增的情況下,立刻開始大規模的開始做各式各樣的育種,其中有一個配對讓艾爾銀雙劍非常成功的放大了身體,但也遇上了另外一個原本沒有的問題。

首先要提的是,這次配對,是試著跟莫斯科圓尾系列混血過,還帶著雙劍基因表現的母魚去配,身體的壯碩度是非常令人振奮的,可是因為有帶著一些額外的黑色素,還有在整體放大後的影響,所以尾鰭可以說是亂七八糟。另外,原本從莫斯科品系來的透明鱗,也大幅影響到體表晶亮度的表現,在評估很久後,還是捨棄了這次的結果。

那持續與純孔雀魚的黃雙劍母配種,在下半年也終於獲得了不錯的回報,最終體長來到了5公分,但是就粗壯度來說,Alan還是用他的魚給我上了一課:還是不夠粗。當時心中自然是不太服氣,不過在看了他贈與的底劍後,也就認清了依舊不足的地方。

新挑戰來臨
即便魚隻在大小上有所進展,但是另外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,就是一些區域玩家會強調的點:「尾鰭背鰭同色」。

要先說明的是,要求尾背同色的賽制,是美國IFGA,但是歐洲的IKGH對此並沒有規範,舉一個實證例子就是,很多人喜愛的維也納綠寶石雙劍,背鰭是黃的,但雙劍卻是紅的,這也沒有對其評價有所影響。

那艾爾銀在遺傳上有一點很有趣,前半身的銀白色表現,和紅色雜色斑的背鰭在遺傳上,似乎是綁在一起的,會同步遺傳給下一代,非常難以拆解。

若是去做紅馬賽克,就可以輕鬆地達到尾背同色,這種一般紅馬賽克難以做到的事情,但今天我做的是黃雙劍,若能成功的話,也就能讓表現更顯完整。

只是要做到拆解銀白色前半身與背鰭的連結,需要的是從海量的子代中,看看有沒有那一次偶然發生的奇蹟。

上天眷顧
或許是努力的工作被上天垂憐了吧?終於發生了一次偶然的奇蹟,就那麼一尾擺脫紅背鰭的艾爾銀公魚,在2017年末誕生了,那一刻我也是非常激動。

2017其他結果
這一年也因為魚缸數量大幅增加,完成了許多里程碑,如黃化、酒紅眼的出現,更多的馬賽克,還有國旗尾。

其中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測試與發現就是,我想試著去做艾爾銀版的銀河表現。銀河說穿了就是白金與蛇紋蕾絲用大概50%:50%的微妙比例融合在一起的結果。理論上來說,用艾爾銀去取代白金應該是很容易的是,於是就用了蛇紋蕾絲雙劍母來試作一代看看,沒想到卻出了意想不到的結果,這也讓我對艾爾銀這個表現有了另外的看法,不過時至今日也還沒再做更深入的測試。

正常來說,艾爾銀是包含前半身側線上緣的銀白色鱗片表現,以及胸腹下方的白色,有時候會延伸到尾柄後端。

但在這次的測試中,胸腹的白色突然消失了,剩下的是側線上緣的銀白色鱗片與蛇紋胸腹的組合。

這讓我不禁猜想,或許這個”特徵”也不是單一基因的表現,而又是兩個基因綁在一起的遺傳,只是又被我好運拆到了。不過後來這項計畫只做到F2,就暫時擱置了。

基因中文名稱確立
隨著手上帶這個基因的魚隻逐漸釋放到市場上,也必須起個中文名讓它更好被記憶,在翻譯信達雅各方面角度上的考慮後,就開始稱這表現為「艾爾銀」,英文就是Silverado。

因為原生種名稱是El Silverado,西班牙文的意思是”這是銀礦”或”這是銀色的”。那艾爾兩字就是取自於”El’的發音,用這樣的中文取名,可以紀念其基因特徵表現由來,也不失其美感。

2018年大破大立
這一年裡由於發現到,在艾爾銀黃雙劍上,體型已經無法再有更大突破了,所以痛定思痛,決定整個打掉重來,以現有的基礎,再導入老師Alan Bias粗壯的身體基因,讓未來取得更好的成果。

但這中間的代價就是,Alan的母魚多半是不帶尾鰭型的中立母魚,所以會產生出很多沒有尾鰭表現,但身體粗壯的公魚,然後要再配回黃雙劍母魚後,才能夠帶回原本的表現,因此就產生了各式各樣有趣表現,且身體非常粗壯的公魚。

也因為這樣,在這一年裡幾乎是沒有發表太多艾爾銀的雙劍。

好友黃啟閔破繭而出
在2015和我一起進口原生種的黃啟閔,他則是在高雄做三角尾為主的開發,但因為陷入了思考和過往經驗上的陷阱,所以進度始終牛步化,不過也總算交出了一些成績。包含艾爾銀禮服藍三角尾、艾爾銀禮服黃三角尾、艾爾銀全紅三角尾大抵上都在這一年完成到某個水準了。

日本友人日渡雅喜衝擊
在日本有一種特殊的馬賽克表現,稱之為落日,是由日渡雅喜先生所發現定義後,再引入現今各種馬賽克品系中。

在我努力開發艾爾銀雙劍的同時,他也同時在試著把這個基因特徵帶到馬賽克上,隨後筆者從他手上接到了艾爾銀落日馬賽克三角尾,感受到了強大的視覺美感衝擊,也開拓了更多視野和可能性。

另闢蹊徑
要達成黃雙劍尾背同色的效果,除了讓艾爾銀的身體表現與紅雜色斑背鰭分離外,其實也可以導入亞洲藍化基因,去壓抑背鰭的紅色,讓它看起來像是黃色,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,不過這就不是一個”真”黃色的解決方式就是了。

或者,讓紅黃雙劍融合在一起,同時公魚身上表現,讓尾鰭背鰭都有如夕陽感般的色暈,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,在這一年也都做過這樣的嚐試,個人認為效果還不錯。

2018其他成果
艾爾銀開始有了更棒的酒紅眼與白子出現,同時亦有和史托巴赫金屬結合的表現,非常令人驚豔。

2019令人振奮的開始
雖然在2017~18間放棄了艾爾銀版的銀河雙劍計畫,但其實是還有一個子計畫在走,非常感謝Claus Osche在各方面給予的協助,讓各類需要的工具魚能入手,而逐漸水到渠成。

艾爾銀銀河茅尾誕生
如同標題一樣,這是從2017年開始,鋪陳好一陣子的計畫,最終取得了不錯的結果,最後就是在這年IKGH德國由CAGD舉辦的對魚大賽上得到了分組冠軍。

這和市面上販售那種沒有太大技術難度的黃化艾爾銀茅尾,有相當大的不同,首先就是身體與尾鰭紋路的複雜度與美感,讓你在每一尾具有完美茅尾形的公魚上,依舊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美感組合,這就是銀河表現型有趣的地方。

黃啟閔的貢獻與斬獲
現在市面上,尤其是印度那裡流行的艾爾銀全紅三角尾,無論是野生色、白子,以及緞帶,都是好友黃啟閔的開發成果,在銷售到印度、泰國,進而風行全世界的新商業品系。而他個人也在這一年的孔雀魚世界盃上,以艾爾銀紅馬賽克三角尾取得公開組第二名的佳績。

厄運來臨
俗話說,好運終究有盡頭,或許這次就發生在我身上了。在艾爾銀純黃色背鰭的公魚開發上,好不容易利用Alan Bias的母魚調整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後,要接回黃雙劍上時,卻發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意外….

那就是公魚性染色體並非是XY,而是XX。

所以和黃雙劍母配種後生下來的子代,會是100%母魚,這對滿心期待結果的我,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,且因為無法得知是否所有公魚都是這樣,所以得慢慢去測試,但好在好友黃啟閔幫我保存的一尾黃背鰭公魚,是帶有正常的XY染色體,所以在掙扎了半年多後,又慢慢回到了軌道上。

該死的XX艾爾銀公魚

2019其他成果
有時候如果懂得利用的話,壞事也不見得是壞事,雖然在2017左右就大概確認了艾爾銀這個原本是限性遺傳的Y染色體基因,和白金一樣會有轉機因座到X染色體基因上,變成伴性遺傳,不過有時候並不容易掌握。

但今年發生的XX公魚慘事,製造出來的一群母魚,就能確保每一尾母魚都會帶著艾爾銀了。所以就成功製造出原本不可能達成的表現,也就是艾爾銀辛加藍公魚。

另外就是藉由著伴性遺傳的艾爾銀做出的艾爾銀蕾絲雙劍,在美感上相信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。

2020與未來展望
今年由於Covid19如瘟疫般地蔓延,使得原本很多預定的計畫都被打亂,很多想去的地方不能去,想參加的賽事沒有辦,真的十分可惜。但對於艾爾銀的開發腳步卻始終沒有停歇。

雪白三角尾計畫
這也是一個從2017默默開始的專案,在孔雀魚的世界裡,已經有全黑、全紅、全藍(其實還差一些)、全黃的表現,但是全白呢?其實始終是缺少這塊的,所以就有了想法想補足這一塊。3年多來表現也日趨成熟,未來應該可期。

2020其他成果
在艾爾銀黃雙劍上,也取得了最關鍵的進展,終於有穩定的黃背鰭表現出現,酒紅眼雙劍亦克服了體型過小的問題。艾爾銀銀河茅尾表現則是更加穩定成熟,未來還會有更多樣的風貌出現。

結語
放眼望去整個國際市場上,也越來越多人投入相關的品系開發,不管是結合各類禮服尾色的三角尾,或者是結合丹頂的表現,可說是百花齊放的一年,但我認為這都只是剛開始而已,未來10年肯定還有許多值得開發和組合的表現,如Terry Lee組合出來的艾爾銀綠寶石底劍,就很可能是新一代的底劍流行品系也不一定,總之,我的腳步不會停歇下來,也希望這個基因特徵可以持續流傳下去,成為未來在頂級賽事、商業市場上都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
Gary Lee, 李威, Taipei, Taiwan (R.O.C.)

Guppy Breeder, Guppy Master Project Owner & Founder. Mailing address: No. 250, Sec. 7, Civic Blvd., Nangang Dist., Taipei City 115, Taiwan (R.O.C.) garylee@guppymasterproject.com

© Gary Lee, 李威  All photos & text by author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.  Permission granted for nonprofit reproduction or duplication of photos and text with proper credit for learning purposes only. 12.11.2020

廣告

發表者:Gary Lee

The founder & owner of Guppy Master Project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