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要在這裡說明的是,所有目前已知的孔雀魚基因,都是由飼育者勤作科學化配種、測試、記錄下來的結果,你可以說是"發現"與"定義",或者”描述”,但不能說是"發明"。
我們可以結合不同基因來組出”前所未見的表現型”,但並不是憑空”創造”出什麼新的”基因”。或許隨著飼育久了,會有偶然的突變出現,不過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那麼切回正題,來談一下粉紅白。這是一段屬於筆者和美國、日本朋友在這幾年間的小故事,但在這背後,同時也是一段跨越更久時空與經緯的長篇。
在20世紀末到2005年這段期間,日本有一位飼育家名為筒井良樹(Yoshiki Tsutsui),引領了日本經歷了一段孔雀魚的黃金年代,他透過大量精美的照片、以及網路blog貼文,以及替水族雜誌Aqua life撰文,鉅細靡遺的向愛好者介紹孔雀魚的遺傳實驗,以及表現開發過程等有趣內容。很可惜,英年早逝,在2005年就因病去世,享年46歲,有如一顆彗星一樣,在這個圈子留下短暫的痕跡後,就此逝去。


不過,很多他的發現與定義,就一直影響孔雀魚圈至今,包含今天要說的粉紅白。
粉紅白,Pink white這個基因的表現,是指後半身尾柄上那塊雪白色表現,遺傳上可以是Y或者X染色體基因連結,在表現型上,也可以同時和其他半身或者全身性基因共同表現,如辛加藍(Singa blue)、日本藍(Japan blue)或者禮服(Tuxedo)之類的,都不會因此而看不到它的存在。
筆者和這魚的緣分是從2017年結下的,那一年是在台灣舉辦孔雀魚世界盃大賽,恩師Alan S. Bias來台當裁判,並且促使了他的一位朋友Paul Hotz一起來台,並介紹給我認識,在台短短的幾天內,我們也建立了不錯的友誼。後來也輾轉得到了Paul的粉紅白比賽魚種。而就Paul後來所說,他魚的來源是經歷了兩個人,分別是David Ramirez和Tomoko Young,並且是從日本取得的魚,所以有很高的機率就是來自於筒井良樹。

藉由這個系統,筆者建立了自己的新Project,開發了屬於自己的品系。


之後,在2019年訪問日本時,筆者將這粉紅白系統交給了原田 學(Manabu Harada)。這基因表現繞了好大一圈,從日本出去,又從美國到台灣,最後回到日本。在日本經由原田 學的重新育種挑選後,又能重新綻放光彩,在2021年的AQUA Life 12月號孔雀魚雜誌大賽上,獲得銀賞,也就是總亞軍的名次。

這是一段藉由著相同嗜好,延伸出來的友誼,再加上熱忱與耐性,橫跨數十年的故事,希望能帶給大家一點啟發,特此撰文作紀錄留念。
Gary Lee, 李威, Taipei, Taiwan (R.O.C.)
Guppy Breeder, Guppy Master Project Owner & Founder. Mailing address: No. 250, Sec. 7, Civic Blvd., Nangang Dist., Taipei City 115, Taiwan (R.O.C.) garylee@guppymasterproject.com
© Gary Lee, 李威 All photos & text by author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. Permission granted for nonprofit reproduction or duplication of photos and text with proper credit for learning purposes only. 27.12.2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