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部分的人在初次飼養時,都會覺得魚缸內要多采多姿,各種魚都有,才繽紛又很符合”自然生態”的感覺,但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?恐怕不盡然。
若單純以養得活和健康的角度來看,只要水質和環境一切ok,魚是都能活得很好,但是在彼此習性不同的情況下,就很可能產生一些你沒預料到的衝突。所以在很多水族相關社團內,最容易看到的提醒就是:「混養有合體風險」
在筆者遇到最多的case裡,大家會把孔雀魚與燈科魚混養在一起,然後還有些是鼠魚,以及米蝦,甚至還有鬥魚、神仙魚等。
首先大家一定要理解的是,若在野生環境內,除了部分燈科魚類和鼠魚有機會棲息地重疊外,其他的魚都來自於不同流域、國家,基本上是完全不會碰上的,唯一的機會就是在你家的魚缸裡。

那若以孔雀魚當主體的話,孔雀魚事實上是生活在淺水緩流內的魚種,個性溫和活潑好動,爭鬥多半都只限於同類間,且很少發生到致死的情況,那跟不同魚種相遇,會發生什麼事情?
以大體來說,不同種的魚,在發生疾病需要治療時,會有些方式上的不同,當你治療孔雀魚時,同缸的其他魚種就可能會有不適應的情況發生,比方說你用下鹽的方式治療,鼠魚可能就不Ok。
孔雀魚的公魚則常常會有對同類的母魚,甚至同類的公魚(假設沒母魚的情況下),進行追尾交配的行為。在同類間也許無所謂,但是在與一些體型比牠大的魚,如鬥魚、部分燈科魚之類混養時,因為體型關係誤判對方為母魚,發生追尾的情況時,就可能會被追趕,甚至啃咬的情況發生。
一些人工選育出來,尾鰭較大的孔雀魚品系,泳速也相對較慢,人類是欣賞因此而產生的泳姿,覺得優美,但是在自然生態中,就根本是活靶,很容易成為部分有牙齒的加拉辛科燈魚,或者鬥魚等的攻擊啃咬目標。
很多人初次養鼠魚在混養缸中的目的是為了吃殘餌,但對孔雀魚來說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情,只要不投量太過分,孔雀魚還是會慢慢吃完少量的沉底餌食。而鼠魚是肉食性的,如果有仔魚在缸中出生,然後沉底的話,就很容易被鼠魚吃掉。



米蝦的話,仔蝦則可能是孔雀魚的活餌,另外,在一些必要性的換水中,也可能蝦子會因為水質驟變,而開始大量換殼,最後又導致水質變壞之類的重複性狀況發生。
如果以上提到的問題,對你來說都不是問題的話,那麼要混養筆者也不反對,但最後的結果就必須由飼主自行承擔了。
那有哪些魚或者生物,是可以和孔雀魚進行混養,又安全的呢?以筆者的飼養經驗來看,像是斑馬魚、小精靈、或者幼年的鬍子,以及像是可以吃魚缸缸壁上藻類的蜜蜂角螺、斑馬螺等等,就都是還不錯的選擇。